渭源县通过“乡村旅游+”模式,成功创建“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”,形成“一乡一特色、一村一特点”的发展格局。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,还促进了农业与文旅的深度融合。
特色产业的多元化融合
五竹镇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将马铃薯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,社员年均收入超6万元2。黄香沟牧场的高原夏菜产业链产值突破8亿元,五彩椒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,同时吸引游客参与采摘体验610。此外,党参、黄芪等中药材种植基地推出“药田观光”项目,游客可参与药材采摘和药膳制作,形成“农业+康养”的新业态612。
文化赋能与社区参与
乡村非遗资源的开发成为重要抓手。例如,麻家集镇的羌蕃鼓舞通过校地合作引入年轻传承人,从传统祭祀活动转型为文旅表演项目,并登上全国舞台5。鹿鸣谷景区结合萌宠园、花卉基地,打造亲子游热点,带动周边民宿和农家乐发展13。2023年,全县新增乡村旅游就业岗位1200余个,农民人均增收超3000元2。
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发展
渭源县在乡村旅游中注重生态保护,如双石门景区通过限制游客容量、推广低碳露营,保护了11万亩草场的生物多样性13。同时,通过“绿满渭源”行动修复生态,2023年完成造林绿化5.3万亩,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基底210。